陕服主页

工会办

Trade Union Office

12月17日,“2020中国纺织智创峰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

2021-01-05  点击:[]

1217日,2020中国纺织智创峰会”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纺织》杂志社、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协办。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与国际局势的多变,加剧了对纺织行业的冲击与洗礼,同时也激发了企业加速变革的迫切需求。“2020中国纺织智创峰会”作为“2020中国纺织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的分论坛特别聚焦行业智能转型,科技创新等热点话题,对于当下行业迫切面临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热点话题,从多角度切入,深度探讨行业变革之路及应对变化的转型逻辑。论坛由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副会长刘彦威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珊以《“十四五”纺织行业发展展望》为题进行演讲。华珊对“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览回顾,并对“十四五”纺织行业发展展望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介绍。华珊表示,“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地位在国际领域取得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国际市场地位稳定;纺织行业发展总体平稳,纺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协调。同时,纺织行业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时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得到全行业范围的积极推进。近年来,伴随着外部形势变化及产业自身规模扩大,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步入总量增长放缓、深度调整转型的周期。

展望“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将继续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纺织行业要满足国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解决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纺织行业将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伴随着外需及贸易环境改变,我国纺织产业链结构也不断调整,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领域从服装逐步转向面料、纤维等产业链中上游产品。同时,科技创新能力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十四五”发展路径将延续持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包含几个方向: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时尚内涵推动行业品牌化发展,绿色制造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双循环”优化国内产业布局效率,推进形成世界领先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构建协同高效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副总经理蔡赟以《持续发力智能制造为产业提质增效》为题进行演讲。蔡赟介绍,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19年,现有70万纱锭、500台布机,年产高档纱线40000 吨、高档织物5000万米。秉承着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无锡一棉一直坚持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产品特色化、贸易全球化,以打造高档纱布生产基地,成为世界一流先进纺织企业为目标而不断努力着。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和中国棉纺织行业的“排头兵”,蔡赟介绍,无锡一棉自2017年深入应用MES系统及纺织生产管理云平台至今,已实现企业传感网关键流程全覆盖、ERP系统,云平台及互联网管理在线访问设备及产品在线数据等。蔡赟提到,对于无锡一棉而言,发展智能制造是方向而不是目的,本质是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多年来的纺织智能制造经验为无锡一棉带来深刻的应用体会:企业可以通过现场生产数据的采集,识别浪费,持续改进;进行科学精确计划安排,缩短交货期;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辅助成本;实现看板化的目视化管理;实现生产节拍控制,确保“流”的生产;进行有效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史建平以《经纬成套数字化纺纱解决方案的实践与探索》为题进行演讲。史建平表示,当前纺织工业已经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绿色高效、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高质量发展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突破口,其中“智能制造”是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史建平从经纬智能化纺纱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创新、经纬实施纺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经纬纺机的商业模式创新、经纬纺机的未来发展与探索四个方面展开。

史建平表示经纬智能化纺纱解决方案包括了从原料至仓储的五位一体的纺纱项目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实现了纺纱企业的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万锭用工减少到10-15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这成为了经纬实施纺织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史建平还介绍了当前经纬纺机所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质是以“筑基础、搭平台、建生态、强服务”为内容,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构建“原料供给数字化-设备数字化-生产工艺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而对于经纬纺机的未来史建平介绍主要围绕五化:“管理精准化、质量一致化、效率最优化、工艺仿真化、控制智慧化。”



国金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长、纺织行业服装首席分析师李婕作题为《我国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主题演讲。李婕从纺织行近况、下游需求追踪及行业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讲解。受到疫情影响,企业业绩出现下滑,毛利率、净利率仍承压,费用加强管控、提升幅度收窄,防疫相关的产业用纺织一枝独秀。从下游需求来看,内需方面,终端零售服装零售额逐季回暖;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降幅逐季收窄,净利压力仍大于收入,零售疲软、加大促销力度影响盈利指标;子行业优质家纺及高端服饰个股带动相应子行业率先回暖,销售及费用压力致多数行业盈利性仍承压,各行业运营情况总体好转,家纺、高端服饰表现突出。

从发展趋势来看,疫情带来的短期扰动不会动摇行业长期趋势,行业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有望提升。适应下游快速反应的制造升级,未来服装企业需进一步使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对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搭建前中后台数字化运营框架,搜集企业内外部数据,解决产业链内部数据割裂等问题。未来一方面需要快速搜集终端销售数据指导补单、缩短供应链反应时间,另一方面则要分析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流量渠道变化,指导企业战略决策,同时加码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背景下,行业会形成新的需求增量,内销占比未来将会进一步提升;行业仍需要补齐短板,比如高端面料、特种纤维、新型染整技术等,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在技术研发方面领先的企业会明显受益。同时,强调个性化、自我主张的全新消费趋势将持续推动上游产业升级。



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沈耀华以《双循环经济下的智能转型》为题进行演讲。

沈耀华介绍震纶棉纺成立于2003年,目前在苏州有50万锭产能,在新疆与中泰集团合作建设有120万锭纺纱项目。对于纺纱企业的智能转型,首先沈耀华表示他认为纺纱设备的智能转型,并不完全等于自动化。还是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产能实力、产品定位来权衡,比如,大规模常规品种的生产线,改纺少,可以尽量使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清梳联,粗细落联。而沿海差异化品种的生产线,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生产线。其次他认为,纺纱企业的智能转型也需要把智慧应用于产品的转型升级,不断开发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产品。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加阳以《智能装备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为题进行演讲。郭加阳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其表示智能制造核心是制造,本质是先进制造,基础是数字化,趋势是(人工)智能。郭加阳表示:智能化不只减少用人,同时可以实现精准营销,精益生产,和精确管理。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郭加阳重点介绍了青岛环球近年来围绕智能装备所进行的创新升级,尤其是智能仓储装备,郭加阳介绍WMS仓库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拨和虚仓管理等功能,对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和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可与ERP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为企业提供更为完整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



青岛酷特智能工程系统总经理,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柱以《自我颠覆实现C2M产业互联网》为主题进行演讲。李金柱表示:传统模式是用大量毫无意义的实体活动在时空中迂回空转;大量资源在不产生有效价值的社会中持续耗费;而时代模式是以符合时代的思维方式和适宜的方法,提高了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既满足客户又高盈利。李金柱表示时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用时代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好了这个逻辑,提高了资源的配置质量和效率。而拥抱产业互联网,企业可以将传统管理中靠人工完成的“需求确认、研发、计划、调度、管理”等工作全部数字化,实现管理过程智能化、无人化,通过智能化决策运营、网络化协同配置,高效连接、匹配C(客户)和M(内外部优势资源),需求直达供给,供给直接满足需求。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印染总工程师于秉清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家纺产业持续发展》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于秉清介绍愉悦家纺发展至今,已经走过十六年的历程,每时每刻都在与中国纺织界的同仁合力探索产业新定位,寻找转型新方向。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从生态纺织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材料制备、绿色智造、功能制品到资源回用的产业链条。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应用为主线,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据于秉清介绍,2020年1-12月愉悦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预计130余亿元,同比增长4.67%左右,尽管疫情肆虐,各项经济指标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愉悦家纺对于科技创新的探索从未停止,在完善科技创新链上和塑造价值链先是建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30余个国家级、省级产学研用平台,积极承担参与了3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攻关,又引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建立设计创意平台居家世博馆等。未来,愉悦家纺将通过科技创新,联系新生活、新领域、新场景和新功能打造四新纺织产品,推动企业家纺产业持续发展和壮大。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纺织行业顶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在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当下,纺织行业积蓄力量,寻求突围,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相对平稳的运行。论坛最后设置了“智汇对话”环节。安徽华茂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倪俊龙,江苏悦达纺织集团董事长戴俊,新疆中泰纺织集团董事长于雅静,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卫江,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兵进行对话分享。对话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主持。



安徽华茂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倪俊龙表示近年来华茂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新产品保持在40%以上,未来也将继续坚持重研发的发展思路,努力朝着实现科技华茂、绿色华茂、智慧华茂、百年华茂的目标前行。对于智能化,倪俊龙表示,从2016年开始大家一起探讨棉纺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华茂当前产能的智能化改造已经达到50%以上,也尝到了智能化的甜头,企业能耗、质量、效率都提高了,但是他认为似乎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比如质量追溯系统。倪俊龙表示未来行业的智能化应该把重点放在质量的在线控制、检测等方面。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董事长戴俊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即将过去的2020年。戴俊介绍悦达纺织2020年3月份订单还是创历史新高,4月份开始受疫情影响就感受到了寒潮,“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感受深刻。而未来悦达纺织也将进一步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智能化转型,推进家纺染整项目的上马,努力打造行业一流企业。



新疆中泰纺织集团董事长于雅静首先就中泰纺织的发展背景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她介绍中泰集团是新疆资产、收入双双过千亿级的国有企业,主业主要以化工、PVC和烧碱为主。2014年中泰集团借力新疆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的发展机遇,不断延伸产业链进军纺织产业,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纺织板块发展迅速,已形成棉花种植-皮棉加工-纱线;液碱-粘胶-粘胶纱以及与桐昆合作PTA项目等多元化发展。今后,新疆中泰纺织将不断结合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势和自身平台优势,整合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新疆。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卫江介绍裕大华作为武汉唯一一家国有百年纺织企业,一直以来,坚守纺织领域,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努力创新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据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卫江介绍,自2015年整合4家武汉国有纺织企业组建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来,裕大华抢抓发展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压减冗余人员,更新智能化装备,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转型,一举扭转大幅亏损、资不抵债的困境,初步形成了从原料、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的完整产业链布局。疫情期间,裕大华也紧急转产防护用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口罩、防护服、熔喷布生产能力。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兵是本次论坛对话唯一一个纺织器材企业。当前纺织企业都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而针布作为纺纱过程中重要一环,对整个纱线最终质量等级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宏兵介绍了金轮针布产品的技术升级情况,其表示目前金轮针布的产品已经达到6千多种,且装备还在继续升级。他认为未来中国人均纤维使用量必然要增加,纺织产业依然大有市场。